豬喘氣病本病在我國稱為豬喘氣病,國外稱為豬地方流行性肺炎,由于多年來誤認本病的病原為一種病毒,曾稱為"病毒性肺炎"。自1965年確定病原為豬肺炎支原體后,改稱支原體性肺炎,是豬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癥狀為咳嗽和氣喘。病變的特征是融合性支氣管肺炎;于尖葉、心葉、中間時和膈葉前緣呈"肉樣"或"蝦肉樣"實變。患豬長期生長發育不良,飼料轉化率低。在一般情況下,本病死亡率不高;但在流行的初期以及飼養管理條件不良,繼發性病原體感染也會造成嚴重死亡,給發展養豬業帶來嚴重危害。一般常用的化學消毒用品和常用的消毒方法對豬肺炎支原體均能達到消毒的目的。病原體對外界抵抗力較弱,排出體外,一般不到36小時便失去致病力。但凍干可長期保存。
一、診斷要點
【流行病學】
各種不同品種、年齡、性別的豬都能感染,土種豬感染后病勢比較嚴重。本病一般無明顯季節性,但在寒冷的冬天及冷熱多變的季節發病較多。如果對豬的飼養管理不好,過于擁擠,豬舍潮濕,都會降低豬只的抵抗力,易于發生本病。傳染途徑主要通過呼吸道。當病豬混入健康豬群,便可傳染全群。本病一旦傳入豬群,如不采取嚴密措施,很難徹底撲滅。
【癥狀】
潛伏期一般為11-16天,最短的潛伏期為3-5天。體溫無多大變化病初食欲正常。有咳嗽,次數逐漸增多,特別在早上及劇烈運動后和喂食時,發生連續咳嗽。隨著病的發展而發生呼吸困難,表現為明顯的腹式呼吸,急促而用力,嚴重的張口喘氣。此時精神萎頓,食欲減少,身體日漸消瘦,皮毛粗亂,走路時拱背,步法緩慢,喜臥怕冷。一般病程較長,大多拖延2-3個月以上。常由于抵抗力降低而并發豬肺疫,這是促使喘氣病病豬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新母豬、懷孕和喂乳母豬,常容易發生急性型喘氣病病狀與以上相似。有少數病豬病初體溫稍有升高,病程較短,約7天左右,常因衰竭和窒息而死亡,死亡率高。
【割檢】
豬喘氣病的病理變化常局限于肺。初期呈水腫或氣腫,常發生于尖葉、心葉、中間葉下垂部和膈葉前部下緣。隨著病情的發展,上述肺葉部分呈現不同程度的實變,實變區與正常肺組織界限很清楚。其他內臟一般無明顯變化。在診斷本病時應注意繼發其他豬病,如豬流行性感冒、豬肺疫和豬肺絲蟲病等和與這些病的混合感染。
二、防制措施
因目前還沒有供推廣應用的菌苗,所以預防和消滅豬喘氣病主要在于堅持采取綜合性防制措施。在疫區內康復母豬是大量存在的,可以利用來培育無病的后代。剖腹取胎,嚴格消毒助產胎兒,在嚴格隔離條件下人工哺乳,培育無特殊病原豬為健康群的基礎。配合消毒以切斷傳播因素。仔豬按窩隔離,防止竄欄。肥育豬、架子豬和斷奶小豬分舍飼養。采用這種方法培育健康種豬群。以新培育的健康母豬取代原來的母豬,這樣可以使疫場變成無喘氣病的健康豬場。
【治療】(僅供參考)
①土霉素堿,按每公斤體重40毫克,用花生油做成油劑,即土霉素堿25克,加入油料100毫升,均勻混合,在頸、背兩側行深部肌肉分點輪流注射,小豬1-2毫升,中豬3-5毫升,大豬5-8毫升,每隔3天一次,5次為一療程。重病豬可進行2-3個療程。一般能收到良好效果。
②用4%消毒的硼砂(硼酸鈉)或3%鹽酸做溶媒時,加入4%土霉素,按每公斤體重40毫克(即每公斤體重1毫升),隨配隨用,行深部肌肉注射,每天一次,5次為一療程,必要時進行2-3個療程。
③獸用卡那霉素,按每公斤體重3萬—4萬單位肌注,每天一次,連續,5天為一療程;必要時進行2-3個療程,亦有效果。
④每噸飼料加50-200克金霉素喂豬可預防豬喘氣病。或每噸飼料加入200克林可霉素,連續喂豬3周有一定效果。
⑤磺胺嘧啶20毫克/公斤體重摻入飼料,飼給10天。防治本病有一定效果。
⑥加強飼養管理,在控制本病起著重要作用。由于蛔蟲幼蟲經肺移行和肺絲蟲都會加重致病作用,所以配合藥物驅蟲對控制本病的發展有一定意義。
|